独家对话中原地产内地主席黎明楷:我不是一个
中原地产(中国内地)主席黎明楷 受访者供图
随着竞争格局的初步稳定,一切开始回归平静。但这个行业的风波远没有结束,今年房地产市场速冻,中介也很难独善其身,裁员的趋势在蔓延,中原也不例外。
这位中国房产中介行业的初代元老级人物,一生只打过两份工。1989年,黎明楷刚刚结束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,那一年他25岁。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毕业后,黎明楷在一家跨国石油公司做了三年,但因“工作表现不好”被雇主解聘。
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中原在内地市场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存在,“当时在二手房方面,我们没有太大的对手,在新房领域,易居可以算是一个,但它当时没有二手房业务,怎么都比不过中原”。黎明楷说。
“三年约定”即将届满,房地产行业恰逢步入下行通道,包括中原在内的许多中介机构都在削减规模、调整架构和降薪裁员,黎明楷有过短暂的动摇,“我后来在想,这个时间退休会不会不好看,因为市场不行了,我好像逃兵一样”。
2008年,链家率先建立楼盘字典,即房屋数据库,收录了包括房屋门牌号、标准户型图、配套设施信息等多维度信息,确保了房源的真实性。尽管当时的链家仅仅是在北京市场一家独大的中介,但这一计划经过多年的发育,最终成为链家钳制对手的“杀手锏”之一。
不过,黎明楷的事业转折点是1994年。这一年,黎明楷亲自带队到广州成立分公司,从此中原在内地的业务模式由“从香港带客到内地买房”变成“向内地人销售内地房子”,正式开拓内地市场。此后,中原从一家蜗居香港的中小型公司,蜕变为房产中介龙头,而黎明楷也一路升迁。
但思来想去,黎明楷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退休,“因为我还是留在中原体系,只是退出一线工作,保留顾问的身份。就像自行车队一样,我不做领头冲锋的人,但我还在队伍里”。
1994年,内地的商品房市场起步不久,无论是地产开发,还是房产中介均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。相比之下,已走过几十年发展历程的香港房地产行业更加成熟,已形成一套可供内地借鉴的机制,无论是操作经验,还是管理理念。
10月,中原内部发文称,“受市场持续低迷,为了保留核心资源度过寒冬,集团决定调整内地业务规模与架构,所有分公司都要应自身经营情况作出适度收缩,目标在第四季度达到收支平衡”,这份文件还指出,合肥、郑州、济南、南昌、哈尔滨、南京、宁波7家分公司内部编制调整为事业部形式经营,并大幅削减经营规模。
进入中原之后,黎明楷任职于项目投资部,负责新房项目的营销策划工作。失业的经历给了黎明楷很大的教训,他在中原的工作比以前更投入。1990年,受公司推荐,黎明楷参加了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举行的公开比赛,并获得了第22届杰出销售人员奖。
在赖国强出走后,新升任的核心骨干人员将只剩李耀智和郑叔伦。其中,李耀智原为中原地产(中国内地)华南区总裁,将被升为内地总裁,华南区总裁之位由原深圳中原总经理郑叔伦担任。
“我退休跟市场没关系。今年下半年市场确实差,但我是在年初提出退休,那时市场还挺好的”,黎明楷告诉时代财经,在4年前自己查出心血管堵塞,为此做过两次手术,一共搭了6个心脏支架,“三年前做完第二次手术,我就跟老板(施永青)提了退休。‘如果我还有命就再帮你顶三年'当时我是这么跟他说的”。
还有不到两个月,黎明楷就要退休了。
在中原的这32年,黎明楷最高曾坐到集团主席之位。创始人施永青重新执掌集团后,他仍是内地市场的“一把手”,陀螺式的忙碌生活,符合外界对一位成功人士的界定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这位被称作“打工皇帝”“中介大佬”的人物,起初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失意青年。
“没有想到这个叫‘量化宽松'的政策让市场恢复得这么快,竞争对手熬过来之后还在扩张,我们就有点落后了。当时,我们没有好好把握龙头的地位,让链家在北京萌芽出来,等到2015年,中原就已经感到压力很大了”。
“很少人一开始就能有长远的部署,我自己也并不是真的看得很远,只是对辛苦不抗拒。本身我也是草根家庭长大的孩子,来到内地,也不觉得这里的生活水平和香港有什么差距,很能适应”。
黎明楷这一生打过两份工。1986年,22岁的黎明楷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毕业,毕业后进入了一家跨国公司英国石油,工作了将近三年后,英国石油进行战略调整,黎明楷所负责的业务被撤销,作为“一个不是很出彩的员工”,他遭到遣散。
上一篇:潘际銮院士逝世
下一篇:美华人教授讲述蒙冤被捕经过:“这是一次出于